栏目分类
股票在线配资都有哪些方法 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政策持续加码 如何保障患者跨境就医?

股票在线配资都有哪些方法 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政策持续加码 如何保障患者跨境就医?

  自2021年8月正式落地以来,“港澳药械通”政策不断深化。截至目前,“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达到45家,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全覆盖,并已成功引入多批临床急需的创新药械产品。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药政处副处长梁磊在第二届湾区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大会现场透露,目前,医院进口使用药械通产品已经有92个品种,服务的患者有约1万人次。

  三年多来,粤港澳三地努力践行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共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在监管合作、医学专科建设、人才交流等多个方面的合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多位与会人士在现场指出,尽管粤港澳大湾区三地三套政策,拥有不同的货币体系,但在科学及产业化、金融和法律支持体系、供应链和物流能力等方面均具有自己的优势,它们之间能够形成互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差异化。同时,基于大湾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体制,如果在这里能够形成良好的协同合作,将这种领先的合作模式推广到全国其他地区,甚至国际市场,也有望将中国及全球的生物医药资源向大湾区聚集。

  不过,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在上述大会中指出,中国医疗目前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逐步与国际接轨,但与国际的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缺乏的不是资本而是基因,即创新的基因。这种基因并非来自外部,而是内部是否有科研基础,有没有科研转化的机制,最终是否能商业化,并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协同而非掣肘,比起增加更多的地方支持,松绑比助力更重要。

  此外,多位与会人士也指出,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不仅是在产业端,更要延伸至患者端,解决患者跨境就医的问题。这一方面既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在支付端方面对患者加以保障。尤其是在多层次保障方面,通过医保、商业保险、慈善基金等多方面的支持,保障患者跨境就医。

  多项政策落地,三地医疗协同发展

  从三地的医疗政策来看,这些年粤港澳之间正逐步探索如何结合各地区资源优势,进而形成紧密协作的联合体系,助力整个大湾区医药产业的发展。梁磊就三地医疗发展在上述大会中指出,“我们从推动卫生健康规则机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共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合作等几个方面协作发展。”

  梁磊具体解释道,“一方面,我们深入推进了‘港澳药械通’政策,截至目前已覆盖湾区9城市,涵盖了呼吸、眼科、妇儿、肿瘤等重点专科医院、区域医疗中心以及一些重点的综合医院,同时我们配合牵头部门发布了7批次进口港澳药械目录清单,供我们指定的医疗机构使用,促进港澳药械通产品临床高效使用;另一方面,当下,湾区建设了32家高水平医院,已形成了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医院的医疗高地布局,政策上也在积极鼓励港澳居民来大湾区内地办医行医就医,进一步开展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等。”

  今年10月,广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当中进一步明确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发展的链接作用,强调将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药械监管创新发展。

  《方案》指出,要充分运用“港澳药械通”政策,加快扩大指定医疗机构和产品范围,探索逐步扩展适用区域范围。对于临床急需的港澳已上市药械产品,优化审批流程,加快临床使用。将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审评时限从200个工作日压缩至80个工作日,上市后变更审批和再注册时限分别缩减50个工作日,加快港澳外用中成药在内地市场上市速度。推进大湾区有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支持大湾区内地九市对接港澳生物医药产业,推动粤港澳形成互补互动的医药产业链条。

  同时,上述《方案》还指出,坚持优化体制机制、坚持全产业链支持、坚持解决产业发展卡点堵点以及坚持发挥优势锻造更长长板。

  依托地理优势及地方政策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展链条。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药品与医疗器械真实世界研究院院长蒋杰在此次大会上表示,“从北上广三地来看,广州在创新药方面可能相对其他两地有不足的地方,但是我们有香港和澳门两个‘兄弟’,已经具备了地区特色和优势。其中,在资本市场,通过港交所的18A政策已经盘活了诸多源头创新的企业,也与国际快速接轨,这就是天然的优势;在政策上,上述诸如‘港澳药械通’政策等已在助力产业及当地医疗的快速发展和成果转化。”

  “18A”是港交所重大的历史性改革。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许未有收入、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为创新型生物科技企业敞开资本大门。

  尽管在政策支持下,转化成果已经加速,但仍存在诸如审评审批、转化落地、资金等多方面的难点和痛点需要解决。同时,无论是大湾区,还是中国生物医药市场,除了“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出海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必选项。

  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协会会长朱少璇指出,“从国际合作角度来说,国内市场入院难倒逼企业出海。于大湾区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大湾区有很好的基础,但在国际合作层面,无论是人才、产品立项、顶层设计等,仍需努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认可。”

  朱少璇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进一步表示,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协会是企业与省药监局沟通的平台,也扮演着国家及省内医药政策的解读者和沟通者的角色。“我们会收集企业的难点痛点等问题,向省局沟通汇报,省局或会协助企业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说,从产业角度,如果企业有相关的问题,可以通过协会进一步沟通,探索出共性问题,进一步解决,促进项目成果的接续性发展。当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越来越多,我们也能通过专业的支持助力推进政策落地。”

  加速产业转化,患者获益几何?

  实际上,在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背后,其逻辑仍是推动健康产业长足发展,进而保障患者用药、就医。而保障患者就医首先要解决支付问题,在大湾区也不例外。

  尤其是昂贵的肿瘤药、免疫药物,尽管“港澳药械通”已经支持多款创新药物纳入,但如果没有多层次保障体系支持,在尚未有医保报销的情况下,这笔费用对于部分患者而言仍然是难以承受的。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中央市场准入负责人魏薇指出,“我们的药品聚焦于肿瘤、免疫、代谢等全领域,如果仅靠医保这个单一的形式支付,实际上无法使得更多的药品最大化惠及患者,信达也在不断努力提升患者对创新药的可及。诸如我们已有4款目录外产品纳入不同城市的惠民保,有一款肿瘤靶向药已经纳入100多个城市的惠民保。”

  “多层次医疗保障的发展,对于提升患者获得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也让企业成为整个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助推器。‘港澳药械通’等一系列创新政策的推进,意味着大湾区将引入更优质的药械,惠及更多的患者。”魏薇称。

  支付端的保障不仅体现在用药方面,还在就医保障方面,尤其是跨境就医患者的医疗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不仅是当前阶段的重点任务,更是一项面向未来、涵盖全局的长期工程。这一事业的推进,关乎三地居民健康福祉,同时也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创新样本。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华南区域兼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霍佩琼在上述大会现场指出,“尽管大湾区有9个地市,但是患者是流动的。广州的前10家大三甲医院本地患者和外地患者就诊比例是50%和50%,如果我们只用当地的一些城市保+医保可能只解决50%的患者的需求,那另外流动那50%怎么办。如何保障这一部分人群的就医问题,这需要商业保险来辅助解决。此外,既然在粤港澳三地医疗在互动方面,那么就需要有配套的政策支持患者三地就医,目前也正在推进,一方面香港有政府或机构发的长者医疗券可以支持他们来内地的指定医疗机构就诊,支付诊金;另一方面,澳门、内地又该如何跨境就医,如何统筹体系来支付医疗费用呢,这需要持续的推进和改善。”

在她与友人的聊天记录里,可以看出对于这位作者朋友的去世她非常惊讶,友人也被惊到了,称上个月还跟她联系,当时只是说有点咳嗽,还说好了,打算一起约出来一起吃饭聚聚。

  大湾区医疗集团首席保险官方以栋也对时代财经指出,“粤港澳三地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大湾区的医疗协作。我们通过引入国际全科培训及港式医疗服务来助力‘强基层’,已携手大湾区各地区政府培养逾3000名金牌全科医护,共建逾200家公私合营的港式金牌家庭医生诊室,为在内地生活的港澳居民和本地居民提供与香港同质化的家庭医生服务,并为有体检、跨境影像、慢病管理、专科住院等跨境就医需求的粤港澳居民提供全面的就医协调服务,构建‘医疗本地化、服务标准化、成本差异化’的大湾区特色医疗服务体系。目前加上互联网医院,我们的服务人次已经超10万。未来,大湾区医疗集团将继续深耕大湾区股票在线配资都有哪些方法,进一步推进跨境就医及健康险的发展,为大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险的双重保障。”